2025年初夏,“苏超”(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)火了,不仅仅是票价难求,更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场“热潮狂欢”。
从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的官方玩梗,到“水果山猕猴桃”“盛汉争霸”“早茶德比”等地方文化热的迁移,这场赛事已超越体竞技能,成为江苏十三市文化符号的集体展演。
这些热潮源于江苏文化底蕴深厚,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一次成功碰撞。“苏超”的每一场比赛,都是一个场城市IP的“文化德比”。
徐州与宿迁的“盛汉之争”,将四千年前项羽的恩怨情仇引入了当代;苏州和无锡的“苏南德比”,被球迷调侃为“苏州保住太湖,无锡保住机埠”,巧妙化解了现实中的地理争议。
此外,南京球迷对“水蜜桃加盐”的调侃,无锡球迷则回应“盐水鸭加糖”,已体现出城市间的美食文化差异等文化元素融入赛事中。
这种“文化热”的传播,不仅让赛事更加具备娱乐性,也让年轻观众在调侃中加深了对江苏地区文化的认知。“苏超”的热潮并非偶然,而是官方与民间共创的结果。
江苏省体育局在赛事策划初期便注入了地域文化元素,如奖杯采用苏绣设计、赛场内外悬挂的文化标语等,体现了政企共创的文化氛围。像这样的模式不仅适用于足球,也可复制到篮球、电竞等领域,为地方文化的创新传播提供新的思路。
未来,“苏超”或许可以借鉴“一带一路”的经验,通过青训体系培养本土球员,或结合非遗、旅游打造更丰富的赛事文化内容。